目前分類:寶寶疾病文章分享 (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  1. 錯誤!除非接種疫苗後,都未曾接觸過水痘患者。絕大部分人都可能接觸到水痘患者,此時不但有保護效果,而且會產生加強作用,終生免疫。即使到了老年才受感染,體內只剩少量抗體,症狀也會比完全沒有抗體來得輕微。
  2. 打了各種疫苗後,超過二個星期就有抗體,通常二個月後達到高峰。為了終身免疫,應該趁抗體效價高時,適當接觸患者;即使還會有症狀,也比以後抗體衰減了才受傳染輕微。
  3. 水痘疫苗將會全面接種,數十年後會像麻疹一樣,不再有感染機會。甚至像天花一樣,消失於世界上。
  4. 一歲以上至十二歲,接種一劑;十二歲以上,二劑。疫苗效果:(1)95%以上不會得水痘,除了減少不適與疤痕,也會減少併發症如續發細菌感染、敗血症、小腦炎等。(2)少於1~2%,接種10~14天後,出現少數水痘(通常只有三、四顆),終身免疫。(3)少於1~2%,抗體不足,會被傳染而出現水痘,但很輕微。
  5. 水痘痊癒後,病毒會潛藏在人體;日後抵抗力較差時,以帶狀皰疹(皮蛇)型態復發。目前認為接種疫苗,或許可以避免帶狀皰疹。

fanni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  1. 中耳與外耳道隔著一層耳膜,不會因為外耳進水就發炎。如前所述,中耳與鼻咽部通道(耳咽管)阻塞時,會併發中耳炎,這通常是感冒或過敏所致。簡單的實驗:捏住鼻孔,然後吞口水,耳朵會有悶脹感覺,可以了解鼻子阻塞會導致中耳炎。
  2. 外耳道進水,只要沒有傷口(掏挖引起)以致感染,水分會自行蒸發,不會有傷害。倒是可能使耳垢結成一大硬塊,阻塞外耳道,干擾耳鏡檢查或影響聽力。

fanni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1. 鼻竇炎常以黃膿鼻涕、膿痰性咳嗽(尤其剛上床和起床後)表現,它和中耳炎都屬於感冒、過敏常見的併發症。所謂(副)鼻竇,是頭骨數百個大大小小空穴(頭骨並非實心),它們都經由通道與鼻孔相通,鼻水就是這些鼻竇分泌物,經鼻孔流出。因感冒或過敏,會導致黏膜水腫、分泌物增加;一旦這些通道阻塞或宣洩不及,細菌便會滋生感染,出現化膿性分泌物,鼻竇的細菌性感染就叫鼻竇炎。中耳則以耳咽管與鼻咽部相通,道理相同。
  2. 當我們使用抗生素治療鼻竇炎有所改善,從鼻腔流出的膿性分泌物減少,其實這個時候鼻竇裡面的細菌還未完全清除,只是從外觀不易得知;如果自行停藥,很容易過幾天後膿又滿出來,症狀復發。以前很多患者就是因為這樣反反覆覆,不但未能痊癒,而且導致對抗生素多重抗藥性,成為極不易治療的慢性鼻竇炎(中耳炎)。
  3. 因為鼻竇與中耳是人體密閉且血液循環較少的空間,抗生素比較不易到達,所需治療時間比一般細菌性感染長。根據以往經驗,從有效的抗生素算起,大約十至十四天。或長或短,當然要依個人當時狀況來調整。
  4. 鼻竇炎/中耳炎的併發症:(1)嚴重侵入性感染,如眼框蜂窩組織炎、臉部蜂窩組織炎、乳突骨髓炎,甚至腦膜炎。(2)慢性咳嗽,使氣喘治療失敗。(3)聽力受損。

fanni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水痘是病毒傳染引起,具有極高傳染力及發病率(很少無症狀感染),患者極為不適,容易留下疤痕,也有小腦炎、細菌性感染等併發症。以前以為水痘是體內與生俱來的毒素,所以每一個人都會「發」,希望不要有毒素殘留在體內,就說「發」的越多越好。正確做法:(1)最好是接種預防針,超過百分之九十五不會發病,即使發病也輕微許多;(2)萬一被感染,目前有特效藥acyclovir,效果非常良好,健保只對免疫力不全如癌症患者,或出現腦炎才給付,一般人必須自費。


fanni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1. 發燒的原因:大部分的發燒是因為病源體入侵,跟身體作用後,體內產生昇溫素;這時我們的體溫調節中樞受到昇溫素影響,誤判而將體溫設定成較正常為高的狀況。我們身體會透過產熱(發抖等)多於散熱(流汗為主)來提高體溫。當昇溫素不再產生(自然病程例如感冒,平均約三天左右;或特定疾病得到適當治療後),體溫自然會回復到正常狀況。
  2. 溫度多高會有危險:單純以體溫而言,要對人體有傷害,在二種狀況下可能發生:(1)超過攝氏41度,可能會中暑;(2)超過攝氏42度,因為蛋白質產生變性,可以造成人體器官直接傷害。但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,人體是不會出現這樣的高溫的,可能出現這種溫度的狀況有:(1)藥物,尤其是諸如快樂丸等麻醉、迷幻藥;(2)先前的腦損傷,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失去調節功能;(3)中暑,無法排汗;(4)先天性汗腺異常等,無法正常散熱。
  3. 我們日常聽說或媒體報導上提到的燒壞腦子,其實都不是上述狀況,而是這些患者罹患一些會直接傷害腦部的疾病,諸如日本腦炎、麻疹、細菌性腦膜炎等,發燒與否根本不相干。這些都是屬於發熱性疾病,因為以前衛生知識缺乏,以訛傳訛,被說成發燒燒壞了腦子。所以發燒在絕大多數情況下,是不會對腦造成傷害的;反之,會傷害腦部的疾病,即使退燒也無濟於事。
  4. 可是我們如何知道一個小孩發燒,是不是那種對腦部會有傷害的疾病呢?這有個大概的判斷方法:凡是嚴重的疾病,尤其腦部發炎,不管大人或小孩、有沒有發燒,都會精神不好,譬如昏睡、嘔吐、抽搐等。但是因為發燒本身會讓人有類似的症狀,所以要在退燒的時候才可以做判斷。也就是說,當一個人不發燒的時候,精神就很好,那通常不要緊,也比較不會有立即的危險。

fanni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1. 感冒是病毒傳染引起,不管是上呼吸道感染、腸病毒、流行性感冒等,大都是藉由人體分泌物傳播(口水、眼淚、鼻水等,腸病毒還可以經由排泄物傳染)。一般說飛沫是對的,可是飛沫主要是經由手部互相接觸傳播,面對面打噴嚏咳嗽反而機會較小;當然使用的物品、衣物也是媒介,這些也都是經手傳播到自已身上,所以洗手是有用的。但是洗手僅能減少病毒數量,進而減輕症狀,卻無法完全洗淨病毒,保證不受感染。
  2. 要能保證不會受到病毒感染而不感冒,只有二種方法,而洗手、停課並不在其中:(1)完全的與世隔絕,像太空人一樣。接觸的人除了不能感冒以外(本身如果感冒,身上會一直散發出病毒,洗手也沒用,而且感冒的人在還沒有症狀的潛伏期就會有傳染性),還要全身沐浴更衣。這實在太不容易了,大概只有住在西伯利亞、南極等罕見人跡的地方才有可能吧。(2)體內已經有該種病毒的抗體,產生途徑有二:(1)曾經感染過,(2)接種疫苗產生。
  3. 對於沒有疫苗可以接種的普通感冒(上呼吸道感染)、腸病毒等,這些病毒在我們環境中長時間存在,隔離頂多延後感染的時間,永遠有機會被傳染。與其利用停課等措施隔離,以後還是可能在非預期情況下受到感染,我寧可建議只要注意生活衛生,養成洗手習慣,當真的被感染也可以減輕症狀。不必因停課影響家庭生活,也不會損害小孩的受教權。台灣小朋友在托兒所、幼稚園大量互相傳染(感冒專修般),到了小學、國中的年紀,大部分小朋友體內已經有大部分感冒病毒的抗體,所以感冒大量減少(一般物誤以為長大了,抵抗力自然增加所致)。

fanni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感染腸病毒幼兒,如有疑似症狀,包括有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活力不佳、手腳無力;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2-4天後出現、肌躍型抽搐(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)、持續嘔吐、持續發燒、活動力降低、煩躁不安、意識變化、昏迷、頸部僵硬、肢體麻痺、抽搐、呼吸急促、全身無力、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應盡速就醫。」

以上一段話是衛生署新聞稿,我們在媒體常常可以看到;這些當然是對的,可是反覆強調下可能導致誤解:以為是腸病毒才有的特殊症狀而必須送醫。難道一個孩子雖然沒有感染腸病毒,突然抽搐、昏迷,就不必送醫?其實這是任何疾病,病情危急都會出現的現象(只有肌躍型抽搐較少出現在其他疾病),而且腸病毒出現的機會也沒有特別高。應該說,任何人在任何時候,不管原來有沒有生病,出現上述狀況,都必須緊急送醫。這就是我常常說的:「沒有發燒的時候,精神仍然不好,就要小心」


fanni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認識腸病毒     

  1. 腸病毒種類:腸病毒包括小兒麻痺病毒3種、克沙奇病毒A型23種、克沙奇病毒B型6種、伊科病毒31種,以及不分類的腸病毒68~71型。共67種。
  2. 感染腸病毒可否免疫?感染每一種病毒之後,除了免疫力不全者外,都會產生足夠的抗體而免疫。只是種類繁多,除了幾種近似的類型有交錯保護作用外,還是會感染其他類型。在台灣一年到頭都有腸病毒患者,四至十月患者較多,通常六月和九月各有一個高峰,中間因為暑假的緣故,患者較少。幾乎每個人從小不停的感染各種腸病毒,台灣成人大概都有三四十種以上腸病毒抗體。
  3. 長水泡才是腸病毒?大多數腸病毒感染是無症狀感染,或與一般感冒無法區分的發熱症狀;少數會出現與玫瑰疹相似的皮疹。頭痛、腹痛、嘔吐、腹瀉等亦不少見,以前常說夏天吃到生冷不潔食物,所以腹痛嘔吐腹瀉,其實部分就是腸病毒作怪。這其中少數會有劇烈頭痛、頸部僵硬等無菌性腦膜炎症狀,大多數幾天後完全康復,少有後遺症。只有十來種病毒可能出現咽峽炎(喉咽部長水泡),而手足口病則只有克沙奇A16及腸病毒七十一型等少數病毒才會引起。一般人一輩子會得過一至數次不等的咽峽炎,手足口病則大多只得過一次。相近的幾種腸病毒,抗體會有交錯保護作用,所以後幾次感染症狀較輕微,甚至沒有水泡出現。夏天感冒有很多是腸病毒所引起,近來家長常問的第一句話就是「是不是腸病毒?」除非是咽峽炎或手足口病,否則只能說不能確定;而且口內水泡可以在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才出現,這時家長常常就以為醫師誤疹。
  4. 三歲以下是高危險群?腸病毒重症患者較多見於三歲以下,目前能確定的是三、四個月以下嬰兒免疫系統發展尚未成熟,有較高可能性出現重症。大於四個月、三歲以下重症患者,無法單純用年齡來解釋,可能原因:(1)特異體質,身體分子結構作為受器,恰巧適合腸病毒入侵,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人會死於一般輕微的感染;(2)接受病毒量較多,因為他們通常在家裡受感染,接觸密切且時間較長;(3)缺少其他類型腸病毒抗體的交錯保護作用。

fanni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